第六十六章 风已平浪未静-《水浒新秩序》


    第(3/3)页

    其中,还有不少是河东之战被释放的宋军“二进宫”。

    这还不算,得知两国议和后,汝州、唐州、颍昌府等地将要归还大宋,一些百姓竟然提出了跟随同军北上的请求。

    以赵宋如今混乱的形势,将这么多人全部遣返绝对会捅出大篓子。

    所以,将其部分整编和分散安置是必然的。

    同军去年新编的部分师营至今未满编,就是考虑到了战后俘虏的整编问题。

    不过,同军兵士的挑选非常严格,想吃上大同的皇粮可不容易。

    包含自愿追随的百姓在内,绝大部分人将会被安置在相对苦寒的北疆各地——这也符合大同把重心放在北疆的既定策略。

    出发前,徐泽便公开了相关选拔条件,是走是留,都由百姓和俘虏们自己选择。

    结果,因故土难离等因素接受遣返者不足三成,大部分人宁愿远离家人到苦寒的大同北疆种田,也不愿再回到没有希望的大宋。

    其二,安置投降宋官。

    大同讨宋之战从一开始就呈现一面倒的趋势,赵宋朝廷虽然再一次割地赔款,屈辱至极,却因此暂时躲过了王朝覆灭的命运。

    如此一来,之前认定大宋必灭而主动卖身的的汝州和颍昌府等地官员则悬在了半空,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从本心上讲,对这些没眼光的投机分子,徐泽是一个都不想要。

    所以,之前南下临安城时,其人便拒绝接见这些人。

    但作为胸怀天下的王者,做事就不能只图一时爽快。

    赵宋朝廷在此次大战中的一系列荒唐操作,让徐泽意识到之前的设想不切实际,统一天下的进程必须加快了。

    大同立国后就一直在快速扩张,基层官员始终有缺口,指望培养好了一批官员再扩张一块相应的地盘同样不现实。

    在相当长的一个过渡期内,还得使用并改造旧体系中的可用之才。

    因而,开拔前,徐泽便命人传诏汝、唐两州和颍昌府:

    所有降官皆可随同军北上,但要先经过训部的相关培训,才能重新授予官职。

    大同治下官不好当是客观事实,不到万不得已,没几个人愿意弃了宋官做同官。

    而献表投降了还要再培训才能做官,更是大大的荒唐。

    由是,此诏一下,不少赵宋忠臣再次反水,上演了一出“委身侍贼只为保一方平安”的精彩戏码。

    对此,徐泽也不在意。

    赵宋王朝好歹立国一百六十余年,怎么能没有忠臣义士呢?

    其人有很多的大事,不值得为这些投机者浪费时间。

    同军主力随皇帝回开封府后便分散开,其少部分将回到河北驻地,另一部分则留在仍未完全平定的开封镇守慰稳,还有一部分继续随皇帝巡幸各地。

    不错,亲临南阳问罪赵宋只是徐泽此行的任务之一。

    正乾皇帝日理万机,出一趟燕京很不容易,不需要其人亲自上阵的大部分时间里,徐泽都在巡视自己的帝国。

    待同军主力顺利回到开封府,担任偏师的王进、史进以及殿后的岳飞这才开始撤回,种师道率领的勤王大军也终于进抵临安城下。

    有了武力保障,赵宋君臣终于松了一口气,开始处理善后事宜。

    第一件事便是按照两国停战协议,派人接回中宫和大宁郡王。

    接受此任的是次相赵野,其人尚未赶到开封府,尚书右丞李纲便向皇帝上了一道奏章:

    “澶渊之役,虽与辽人盟约,及其退也,犹遣重兵护送之,盖恐其无所惮,肆行掳掠故也。同军之去三日矣。盍遣大兵用澶渊故事护送之!”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