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天下棋局落闲子-《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形势逐渐好转,赵构再接再厉,采用户部尚书张悫之议,废漕运直达法,复用旧法转般仓,由发运司官分认逐季地分,各行检察催促。

    眼见朝廷动了真格,一些地方官员也“终于”完成了“国难税”催缴和押解。

    有了钱粮,才能着手整治军队。

    小赵官家乃以张悫为同知枢密院事,并颁布了新军制:

    凡师行卤掠违节制者死,临陈先奔者族,败军者诛,全队一军危急而它军不救者刑主将,余如军法从事。

    没过几日,其人又诏诸地抽调兵马八月份赶至行在,后期者必诛。

    别管这些措辞极为严厉的诏令能不能真兑现,至少朝廷不需要再小心捧着这些丘八们,可以说狠话了。

    在赵构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新宋政权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初创期,内政逐步走向正轨,军队整肃也打开了缺口,全国上下都在积极应对未来的立国之战。

    这段时间,北面的大同帝国也没有闲着,同样在抓紧时间消化新扩张但领土,并积极做着新的战争准备。

    最先完成扩张,并结束大规模治安战的是淮南两路。

    其地之前就被共建会渗透得相当厉害,大战开始后,同军兵分三路攻城拔寨,对各地的军事扫荡相对来说也最彻底。

    随着共建会基层组织搭建,并完成比较深入的重新编户后,赵宋遗留下来的匪盗、溃兵便再难在几乎没有高山密林可以躲藏的淮南地区立足。

    第一阶段初见成效后,大同淮南巡抚使司再接再厉,开始推行以土地政策为核心的社会改革,此举却遭到了真、扬等繁华州县的守旧势力强烈抵制。

    只是,大同帝国如今消化新占领区的政策和经验已经非常丰富,只要不是盲目扩张,配套力量也能及时到位,绝不会被任何形势的抵抗难倒。

    在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面前,这些螳臂当车者连仅仅掀起了一点小小的浪花,就被大同帝国的专政铁拳砸得粉碎。

    而在两浙路,第六军关胜部的进展也不太顺利。

    兵部虽然早就给了关胜第六军的编制,但其部驻守在距离本土千里之外的飞地明州,补给不便,实际员额很少。

    直到第二次讨宋之战前,第六军仅落实了两个师加一个营的兵额。

    其实,以这些兵力击败孱弱混乱的两浙各地宋军,基本没有难度。

    但同宋两国当治政基础相差天壤,要想在战后切实掌控全路两府十二州七十九县,并挡住宋军随后的反扑,仅靠这点人显然不够。

    方腊之乱后,不仅宋廷明显加强了对两浙路的控制,其地士绅阶层出于自身利益和安全考虑,也加紧了对底层泥腿子的经济和思想管控。

    特别是将造反起家的徐泽和前些年杀人如麻的方腊相提并论,对没有亲眼见识过同军行事的底层百姓来说迷惑性极大。

    除了深受同军影响的明、越、杭、秀四州外,其余各地要想再建一套基层组织并彻底消化,同军要做的工作就多了去。

    这也是第二次讨宋之战进入尾声时,徐泽命兵部增援第六军两个师的主要原因。

    不过,既然早些年借方腊之乱播下了火种,自然不会真的被反动势力彻底扑灭。

    当鲁智深率军攻入睦洲后,徽州(即原歙州,方腊之乱平定后改此名)本已销声匿迹数年的方腊残党庞万春部再次举旗,迅速攻陷绩溪、歙县、休宁等县。

    随即,其人又主动迎接同军入境,并自愿接受整编。

    总体来说,是非公道自在人心。

    两浙路的反动势力虽然顽固且极其狡猾,善于忽悠底层百姓。

    但只要大同的社会基层组织顺利铺开,让饱受压迫的底层百姓看到大同完全不是赵宋官府宣扬的那样后,他们反而会在很短时间内转化为最坚定的支持者。

    相对而言,只在几个关键节点爆发有限战斗的京西两路情况反而要复杂得多。

    不管是赵宋守旧势力的总巢穴河南府,还是地处深山之中交通极其不便的金、均、房等州,都是大同短期内难以消化的硬骨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