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他:“咱乖孙都能替皇爷爷分忧了,真好。” “既然咱乖孙都开口了,那就特许算学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学子。” 陈景恪更加高兴:“陛下,国子监学子皆百官子弟,他们重经学轻算学,恐怕招不到足够的学生啊。” 朱元璋意味深长的道:“你多虑了,等算学科一开,就算一千名学生都能招满。” 陈景恪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确实太高估这帮子读书人的节操了。 接下来他也没有再给儒生上眼药,儒家势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转的。 况且,操之过急只会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此事可以慢慢来,反正时间多的是。 不过今天的收获已经足够大了,有了老朱的旨意,那些儒生当会有所收敛。 最关键的是,科举恢复了算学科目。 正如朱元璋所说,只要能做官,就会有人争着抢着来学。 到时候儒生再想打压算学,就没那么容易了。 事实上陈景恪不知道的是,今天他无意中挽救了算学。 前世朱元璋废除科举算学考试,算学彻底没落。 洪武二十六年,儒生们成功将算学驱逐出国子监。 要知道,国子监的算学班是古代唯一培养算学生的地方。 计官也大多来源于此。 没了这個培养机构,大明的计官素质直线下降。 财务系统一片混乱,各项数据造假严重的不忍直视。 就连最重要的人口统计,也只在洪武年间真正完成过一次。 洪武年间人口六千多万,成化年间六七千万,正德嘉靖年间还是六七千万。 事实上,根据史学家推断,当时大明人口已经过亿。 三四千万人口的差距,固然有官僚欺上瞒下,但和计官体系的没落也有很大关系。 没有强力的计官,各项数据都是混乱的。 而越乱,就越有利于官僚们谋取私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陈景恪不只是挽救了算学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明的命运走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