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拨乱未必反正-《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当年辽军南下,是异族入侵,是低贱的胡人践踏高贵的汉人。

    大宋禁军虽然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可沦陷区河北各地军民却没有放弃,针对契丹人的反抗和袭扰一直没停止过。

    辽军孤军深入,攻击受挫后路又不稳,补给都成了大难题,这也是辽人明明局面占优,却在受阻于濮阳后果断议和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澶渊之盟签订后,宋军有民心依靠,北上收复失地就相对比较简单,一路上实际并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斗,可以说是真的“护送”辽军离境。

    现在的情况看起来和当年差不多,实际完全不一样。

    大同帝国不仅不是异族政权,还极善于收买人心,控制新收复之地很有一套。

    即便各地大户对注定要削夺他们利益的同军心有抵触,可在同军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没有底层百姓当刀使,他们也翻不起半点浪来。

    事实是大宋的各路、州一旦被大同拿下,当地的百姓很快便会忘了朝廷。

    另一方面,徐泽公开造反后,同宋两军数次大战,都是大宋禁军完败,导致将士们惧同入骨,根本不愿与同军正面交手。

    甚至,一些宋兵故意打败仗,就是为了投降大同不用再过这种提心吊胆的日子。

    以两军的实际情况而言,现在派军追击同军绝对是没事找事。

    就算真能打胜仗战果也有限,可打了败仗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纲这大头巾却不顾百年前后完全不同的客观事实,胡乱引用澶渊之盟的例子出这等馊主意,让老种如何不气!

    他统帅的陕西诸路勤王兵马虽然没能及时赶到临安城下,却也没当看客。

    其部出内乡县后,与前来岳飞部交手过十余次,可以说是无日不战。

    西军战力确实不如同骑,可数量毕竟十余倍于后者,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根本不惧这点骑兵。

    但问题是同军主力日夜攻城不停,朝廷十万火急,临安城随时都会被攻破,同骑可以不急,勤王大军却等不起。

    种师道只能行险用计,设下了几个圈套,寄希望逮住机会让重挫这股骑兵。

    可惜,这名叫做岳飞的同军小将极为狡猾,每次都能窥破种师道的精心布置,并将计就计,吃掉一小部诱饵就跑。

    而宋军将士则对同军有了心理阴影,稍有伤亡就撒丫子跑路,根本不敢与之硬拼。

    即便以种师道的威望,也不敢逼急了这帮丘八。

    其实,就算将士们敢打硬仗,种师道也不敢命部队放开了追。

    因为同军的主力就在不远处,这部骑兵如此嚣张,搞不好就是徐泽抛出的诱饵。

    万一大军不小心追进了同军的包围圈,导致大宋这支最重要的有生力量被葬送,那可就真的要亡国了。

    如此,几次三番下来,西军勤王兵马虽然没有遭遇重创,却被神出鬼没的同军骑兵折腾得够呛,士气极度低下。

    仗打得如此窝囊,将士们怨气很重,对他这个主帅也颇多怪话,种师道还能忍。

    可数万大军被千余同骑所逼,离都城近在咫尺却难再进一步,直到同军撤走才赶至临安城下,虽然军事上的损失极小,政治上却严重失分。

    其人殚精竭虑为朝廷保住元气,不仅没有受到英雄般的待遇,还被各方诘难。

    朝中谏官针对其人手握数万勤王兵马却顿兵不前,坐视临安被围天子百官几欲被敌人掳去险恶用心口诛笔伐,弹劾都堆成了山。

    老种还没法辩解,谁叫勤王大军打了这么多仗,损失还不到千人呢?

    你种师道若无异心,为何不敢拼命?

    幸好老种的资历足够老,在如今军帅凋零又急需用人的大环境下,天子还真不能把他怎么样,顶多留着这些奏章恶心人。

    所以,皇帝现在征询其人李右丞“护送”同军的建议,种师道无话可说。

    不过,李纲这个建议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

    汝州、唐州、颍昌府等地失陷后,本就溃兵、盗匪横行,现在同军退兵又招揽一波官民,各地更加混乱,没有大军进驻,短时间内别想恢复正常秩序。

    因而,种师道明知道追击同军的主意馊透了,也只能昧着良心附和李纲的建议。

    而且,为了政治上不再失分,其人还得积极请战。
    第(2/3)页